阿里斯顿二三事

1930年,意大利人Aristide Merloni(1897-1970 )成立Merloni公司,以世界上第一台燃气热水器起家,五六十年代推行多元化,进而将业务范围扩展到所有家电产品。1960年推出“Ariston”品牌,此举被公认为Merloni集团的重大里程碑。Ariston取自创始人的名字。

老梅洛尼死后,集团由几个儿子瓜分,其中Antonio Merloni 分得Ariston Thermo Group、Vittorio Merloni则掌管Indesit。后者是目前欧洲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商。

2005年,Merloni Elettrodomestici Spa更名为Indesit Company,Indesit也是Merloni旗下的产品品牌,更名后,Indesit Company旗下主要有三大产品品牌:Indesit、Hotpoint-Ariston以及Scholtès。

2009年,MTS Group(默洛尼集团)更名为Ariston Thermo Group(阿里斯顿热能集团),而阿里斯顿热水器就隶属这个分支。

其中Ariston和Indesit都属于全球化品牌,其他则属于区域性品牌,Hotpoint-Ariston虽然带有Ariston的商标名称,但产品线上基本没有和Ariston Thermo Group重叠,也就是说在意大利本土,虽然Merloni兄弟各自为政但还算和平相处。

美菱-阿里斯顿是中国商业体制转型中生出的奇葩,1987年由合肥电冰箱总厂从意大利梅罗尼(Merloni)公司引进冰箱生产线,并以组合品牌名称的形式上市销售。那两声稚嫩的童声,既是难以忘却的记忆,更是当时中国品牌蹒跚学步的写照。

美菱前身是合肥第二轻工机械厂,1983年转产家用电冰箱。实际上,改革开放初期与合肥美菱同时期的类似地方转型企业并非一两家,而是遍地开花。各行各业都各想奇招上马各种奇形怪状的合资商业体,如如琴岛-利伯海尔(海尔)、新乡-菲利浦(新飞)、东方齐洛瓦等,其中阿里斯顿九兄弟最为讽刺,即:除了合肥美菱,全国还有其他八个省市同时向梅罗尼(Merloni)公司引进同一条冰箱生产线,包括牡丹江北冰洋、南京伯乐、上海远东、景德镇华意、重庆五洲、宝鸡长岭、兰州长风以及没有使用阿里斯顿商标的长沙中意。

按厂均10万台产量计算,中国冰箱产量因如此密集的生产线引进而暴涨数10倍。结局可想而知,市场饱和与产品同质化加之品牌名称的混乱,美菱们很快遇到困境,到九十年代末,九兄弟中已经陨落过半,至今唯美菱冰箱继续存活下来。

不费吹灰之力的阿里斯顿品牌,在国内厂商斥资发布的广告中频频亮相,无形中积累了极高的曝光率,及90年代初阿里斯顿母公司Merloni集团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设立外商独资企业之时,市场早早被暖了被窝,白捡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