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F(巴斯夫)


BASF(巴斯夫)
德国大型化工公司。其前身为巴登苯胺纯碱公司。由F.恩格尔霍恩、克勒姆兄弟1865年创建于德国曼海姆。
1865年巴斯夫公司的名称为“Badishe Anilin & Soda Fabrik”,它们分别代表小镇、氨、苏打和工厂,然后很快就于1973年简称为BASF(巴斯夫)。

2004年由Interbrand公司设计的新标识包括三部分:公司名称“BASF”字样、两个可合为一体的方框以及宣言“The Chemical Company”。

BASF这样赋予新标识全部意义:公司名称‘BASF’代表的是传统和过去正确、清晰的战略的延续; 两个可合为一体的方框代表伙伴关系和合作,意指与客户和伙伴共同的成功;宣言‘The Chemical Company’,诠释了巴斯夫‘始终卓越的化工公司’的新身份。

巴斯夫集团总部位于路德维希港的,厂区横跨莱茵河,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宛如一座小城市。这座“小城市”共有1750座建筑,100公里的街道,200公里的铁轨,2500公里的管道,建有5座发电站,此外,巴斯夫还有自己的医院,旅行社,火车站。在路德维希港工作的职工共有5.5万人。

巴斯夫的不少产品是从原油和天然气中提炼出来的。巴斯夫拥有自己的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巴斯夫是世界领先的化工公司,向客户提供一系列的高性能产品,包括化学品、塑料品、特性产品、农用产品、精细化学品以及原油和天然气。

巴斯夫也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被美国商业杂志《财富》评为“全球最受赞赏化工公司”;同时在德国所有公司的跨行业评比中,巴斯夫名列第二。

自1982年在香港成立中国公司以来到2005年,巴斯夫在亚洲的投资总额将达到56亿欧元。其大中华员工人数已超过2,600人,并且有望在今后的几年内增加一倍。

目前巴斯夫拥有10个全资子公司和7个合资公司。

在一些国际化工公司纷纷瘦身甚至从化工行业抽身而出的情况下,1980年代之后,拜耳、杜邦、道氏等化工巨头纷纷缩小业务线,不少业务被剥离。异常庞大的巴斯夫却反其道而行之。从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在短短8个月时间里巴斯夫收购了5家公司。2006年以来,被巴斯夫收购的公司达6家。这样的力度在巴斯夫历史上并不多见。这正是巴斯夫所谓的“联合体战略(德语Verbund)”即通过规模效益、一体化和联结创造附加价值,这是巴斯夫最重要的力量所在。

巴斯夫通过打通从上游到下游的价值链,化解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利润风险,可以说巴斯夫一直在做的是自己早已认清的一条康庄大道以及“万物相互依存”的处世哲学。这两者共同护佑着这个巨人依然充满活力和行动力。游走于一个又一个不同的领域且游刃有余。

2006年,巴斯夫又一次取得了高于资本成本的利润,盈利高达21亿欧元,增长率超过了市场水平。销售额增加了23%,接近530亿欧元。为集团历史新高,继续着全球化工跨国品牌的领袖位置。

在成功与保时捷汽车达成汽车漆合作且去年6月以50亿美元如愿以偿收编Engelhard后,这个化工寡头正谋划这新的市场,那就是汽车工业。

2007年10月11日,巴斯夫宣布在上海成立汽车相关产品技术中心。这是巴斯夫集团在全球的第一个专门的汽车工业技术中心。巴斯夫表示作为集团第二大销售收入来源,未来将加速其在华汽车相关业务的发展。说不定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BASF汽车,一如博世冰箱一样。

BOSCH(博世) 科技成就生活之美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从事汽车技术、工业技术和消费品及建筑技术的产业。 1886年罗伯特·博世先生在斯图加特创办公司时,就将公司定位为“精密机械及电气工程的工厂”。 罗伯特·博世先生是著名的德国企业家,工业时代的先驱者之一。早在1886年,年仅25岁的博世先生就发明了“高压电磁点火系统”。这项发明是先生事业的里程碑,博世企业的品牌标识之一的图形标志——点火线圈的图形从此也成为博世公司的标志之一。

博世现已成为高度国际化的跨国集团- 2004年创造了400亿欧元的销售收入,在全球拥有员工242,000名。

目前博世将汽车系统技术、家电制造以及机器人技术发展成为博世的三大主营业务。汽车电子系统方面,博世在中国的知名度非常响亮——博世是世界最大的汽车电子技术供应商。这很理顺,博世从创立之日起就是致力于这项主营业务的。博世-西门子家电”成立于1967年,在进入中国的前10年里,博世一直只销售贴西门子的家用电器。在2004年,博世家电销售额高达360亿欧元,号称“欧洲家电第一品牌”。对于中国的市场布局,博世有自己的雄心壮志。冰箱只是敲门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