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日logo看标志的视觉扩展性


节日logo,又称Holiday Logo,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肇始于Google。早在1999年,google就已经在其早期的logo上动起了脑筋。那是一只丑陋的火鸡站在google字母的后面,代表“感恩节”的节日logo。2001年以前,google的节日logo设计还停留在对还有字母的替换和周边描绘的阶段。不过这种局面很快被改变。随着Google Doodle的推出,Google节日logo设计有了新的水平和境界。

随着2002年google大量的节日logo亮相以及有此产生了巨大人气,其他互联网厂商也开始了漫长了“邯郸学步”。时至今日,诸如Yahoo、Baidu等知名网站的节日logo设计,仍然只学到了皮毛。甚至某些品牌因为自身标志的限制,不得不另谋出路了。2007年11月7日,百度正式推出首页人物。

实际上是节日logo的一种延伸。
但是这种行为,并不是从标志本身的特点出发的,而更像是一种走秀式的市场策略。logo被强奸了。

我们还是先说说节日logo的原理和意义吧。

节日logo,顾名思义,应该是因某个节日或者纪念日或者可纪念物而专门设计的,基于企业logo图形基础的,不具有商业约束力的标识。首先我们可以认为它是logo,但绝不是标志或者商标。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一种创作,但又于传统的绘画艺术相去甚远。节日logo更像是标志设计中的辅助图形,它是对标志的抽象化、形式化和扩展性的完美诠释。

拿Google的Holiday Logos来说,创作的基础不仅仅是Google几个字母,而是必须具备Google标志的图形特征以及色彩系统。后期的google Holiday Logos创作更是加入了诸多情节元素,在没有失去“形”的前提下,营造了一个又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和美感的画卷。说它是画卷不过分,毕竟浏览者除了一眼就能看出是Google logo外,其他都是与logo无关的。甚至时常有些惊人效果,如梵高(Van Gogh)纪念日logo等。另外,Google Birthday logo的创意也非常温馨和充满想法。


简单一句话,Google这个节日logo的鼻祖,呈现给我们的许多节日logo只是披了Google商标的外衣,实际上和谐中有着广阔创作空间的。观者不会有被品牌强拉着看广告的感受,反而是在作为纯粹的乐趣和发现的。

反观Yahoo、Baidu的节日logo,以上几条原则虽然有所保持,但是由于本身标志的限制,不管创意有多棒,品牌标志永远充塞着我们的眼球,使我们不能享受这个那个纪念日的美好。也就是说因为这些品牌logo本身的缺陷(如色彩强烈且单一、图形唯一识别性弱,整体感不易保持等)导致了节日logo的设计者倍感无奈,不能在图形主体上尽展想象,也不能将色彩应用到下一个图形中去。

拿许三多这个logo来说,红色的“Bai”和“百度”依然是视觉的主体,许三多更像是一个“biaji”贴上去的一块膏药,和标志毫无关系。况且对于一个节日logo设计来说,这一类logo已经违背了一项重要原则,那就是标志本身的完整性,

“熊掌”是百度标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同台湾是中国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样。或许百度发言人会说,这不正说明百度的形象并不依赖熊掌吗?我说,兄弟,你认为这是好事?在这个好的时代,你百度是一手遮天,当然消费者可能仅仅是在消费功能,对你的品牌毫不关心,那么当这个市场一下子到了河西,按照目前的这种惯性,你的品牌可以说会从神一下子变成混在人群里认不出的市斤小民。一文不值啊。

这有点说大了,说远了。不过正是本文的中心思想:Google这个事物以及它将要带给我们的体验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创造性的,是真正符合这个品牌特质的,符合google标志的(Google在英语里是巨大的数字的意思,中间的o可以表示多的意思)。而这些跟随者,是时候想想你在做什么了,或者说在做什么真正有益于你的品牌的事情?如果品牌理念、标志素质都差强人意,我奉劝还是乘早打消利用这些“噱头”获得什么好处的想法。如果非常非常想要自己的标志也能千变万化,那么,创造一款更具扩展性的标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