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现金收购UMBRO(茵宝)


Nike(耐克)
1962年,俄勒冈大学田径教练比尔·鲍尔曼(Bill Bowerman)和校友费尔·奈特(Phil Knight)共同创立了一家名为”蓝缎带”(Blue Ribbon Sports)的公司,主营体育用品,当时他们二人各出资500美元。1972年,蓝缎带公司更名为Nike。

1972年,奈特和鲍尔曼终于自己发明出一种鞋,并决定自己制造。他们把制作任务承包给劳动力廉价的亚洲工厂,并给这种鞋取名叫nike,这是希腊胜利女神的名字。同时他们还发明出一种独特标志Swoosh(意为“嗖的一声”),它极为醒目、独特,每件耐克公司制品上都有这种标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勾”。

符号的力量(symbolic power)被定义成“运用符号形式来介入事件过程,透过符号形式的生产与传递来影响其他人的行动,并且实际创造出事件的能力”。NIKE的注册商标(swoosh)首当其冲。

1985年,NIKE与当时NBA的芝加哥公牛队新人Michael Jordan签约,生产“Air Jordan”系列的篮球鞋,将Jordan“Air(空中飞人)”的绰号,转价到Air NIKE的意义上。
事实证明nike押宝乔丹是一个绝对正确的决策,Nike从此“飞”了起来。目前乔丹与Nike合作的“Air Jordan”品牌鞋总收入已经超过60亿美元。而这个数字比起乔丹对整个耐克品牌价值贡献来说只能是冰山一角。Nike卖的不单单是“乔丹”这块金字招牌,而是在贩卖一种“梦想”。
对于年轻人的偶像梦想、体育带给人的激情梦想以及人类渴望超越极限“飞”的梦想等。在nike发展到今天,已经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里充分扩展了这种梦想的含义。

NIKE目标客户是喜欢运动的年轻人,耐克的营销策略、广告诉求以及体育明星代言和文化价值表达。都强调人的自我意识而不是产品本身。符号化品牌是他们的如意算盘。 这一点从乔丹到勒布朗如出一辙。
nike的口号just do it,充分表达了nike经营者的这一思路。也成为了近半个世纪来最出色的slogan。

早在1980年,nike就进入中国,在北京设立了第一个NIKE生产联络代表处。1996年正式在中国成立了全资子公司——NIKE(苏州)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部设在上海。“耐克”这个中文品牌名同样意义非凡,虽然是英文直译,但两个汉字都有丰富联想,并含有耐穿质量好、在比赛中克敌制胜的意义。与nike的品牌诉求不谋而合。虽然在当今中国,nike已经很少在品牌宣传的场合使用这一中文品牌名,但耐克的品牌形象根深蒂固,那个自由奔放的勾或者飞翔的翅膀早已和“耐克”融为一体,不可分离了。这不能不说是标志设计和品牌传播的至高境界。

继阿迪2005收购锐步(Reebok)后,nike就一直在谋划收购事宜。2007年10月,这件全球运动品市场的大案件终于浮出水面,目前世界排名第七的英国运动品牌茵宝(Umbro)已经同意耐克提出的2.85亿英镑现金收购。这次并购,无疑会使nike的领先优势更加明显,Umbro目前在英伦三岛的势力是很强的。且这两个品牌在中国这个大的市场,均有很好的口碑。

2006年耐克全年营业收入为137.4亿美元,预计2011财政年度实现收入230亿美元。

nike的标志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