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项链的后尘,小刀也离我而去了。
所谓谁的谁心疼,只有那个朝夕相处,投注了情感甚至附着了生命的律动的,才会有不可名状的痛楚。更多的是无可奈何。
物商,这是我能定义的一个名词。类比与智商、情商。物商更多的不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和智慧,而是指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智慧。
这是一个物欲的世界,人对于物对于自然,更多的是占有利用和摧毁,因为古人云草木无情,所谓死物。
谁会为一把椅子痛哭,谁会因为遗失的小刀而神伤,谁又会为一双鞋子举行葬礼?
物不在贵,若真的只是丢了几千几万的钱财或者价格不菲的首饰,大抵只会哀叹几声,顿足而去,不几日也就释怀了,大不了再挣回来。
但凡心爱之物,必是长相厮守的,必是时光聚敛的,必是在的时候心安,烦乱时不自觉地摩挲的,必是小心照顾的。这个照顾在《心经》里是顿悟的关键,而在物商,照顾是彼此的,你在照顾物,物何尝不在照顾你?
这样的物件一朝遗失,果真就像是取走了身体的一部分,遗失的是那数十年的光阴故事一般。
明知道是永别,但永远期待着某个时刻,一回头TA就静静地躺在那里,那个专属于TA的地方。这大概就是佛家所示的“挂碍”。
每次看到失物招领处那些小格子里的物件,我仿佛能听到阵阵的哀嚎和呼叫,其中很多是精美的、年代久远的、甚至是带着主人印记的物件,我想当时当刻,地球的某个地方,一定有一个焦急万分悔恨万分又无助的主人在寻找TA。
遗失总归是失去,一分一秒的失去被认为是活着的证明,不会在下一秒有何种伤情,那么能够证明你十多年活过的那些物件的失去,为何会如此警醒人类?虽然关于时光的记忆并没有随着物件的遗失而消散,那到底我失去的是什么?
如果我们不认为身边之物,身边之自然是值得尊重,值得投注情感,值得护佑的,那么生命到底有什么在场证明?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