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8923
-
贪官是一种病
但不是绝症。对人类来说阶级是所有病兆中最膏肓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特权阶级诸如此类。 政治家的命门是丑闻,并不是丑闻本身所包含的道德伦理或者虚荣可怕,而是要眼睁睁看着自己从这一阶掉入下一阶的恐惧。 公众需要的既不是真相,也非正义,而是某种消磨时光的谈资而已。正如上帝视角看待的众生:浑浑噩噩懵懵懂懂战战兢兢,活着或者死去都不会影响大势所趋,他们真的极擅长满足。 时间箭头带来的永恒的无理性,历史和未来都是杜撰。就在当下,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可以替天行道,偏偏有人只想快意恩仇。 大地已死,大地生意盎然。
-
みをつくし料理帖
你吃下的食物塑造了你的身体,你遇到的人和作出的决定塑造了你的灵魂。 当你不敬畏自然,不爱食物,身体就会变成垃圾桶。 当你心不在焉,与人隔离,灵魂就会变得孤僻,走向衰弱。 随遇而安,会遇到自己。 奋力搏斗往往是一场空梦。 食物塑造的身体,是否盛得下你的命运?
-
Min Kamp 1 Karl Ove Knausgård
独生子和私生子都无法读懂卡尔·奥韦。 这是小说,可明明是生活。活生生的生活。 有人说写实,却那么的意识流。仿佛就在读另一本《尤利西斯》。 在不惑之年充满了疑惑,在最脆弱即将被生活挤碎的刹那,毅然向自己开刀,在世人的好奇不解唾弃和厌恶之下,解剖自己。连最污秽的器官都不想掩藏。 有人说他絮絮叨叨,一件琐碎小事恁是写得沙石乱飞,就好像看“闪电”的慢动作,急着赶路的人自然就过滤了。只有那些正视生活,感受临在的人类,才会共情进入,才会共振。 活着就是混斗。是的,奶奶的。
-
或许老:就是最大的罪
死亡的味道,就在某一刻被嗅到。 老之将至,死之将至。 老之原罪,正是与生共存,当生息盎然让衰老格格不入。因了老代表了下沉,代表了无能,代表了沉没成本。 但只要你真正抚慰过任何一具苍老的人体,真正关注过一个衰老的灵魂,真正陪伴过一个将死之人。你会赦免死亡。 记忆就像毒药,那么美好又那么残忍。 记住什么忘记什么,困于什么,宿主身不由己。 时代,或者一个更大维度的时间定义了一切。而这些定义仍然由人来代劳。 人性本恶,破坏、偷盗、纵欲都来得如此自然,在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的框架里统统被死命地压抑。如果了解了死亡,那又有何惧? 愈是聪明的人类,愈是容易迷失,正因为你走了别人少走的道路,至于归路,并不重要。 0.5mm的距离,是物理的,也是空间的,更是心灵的。 老人就是慢慢失去动能的物体,感知能力也随之衰退,那么如果你要理解老人,请靠近。 钱无法拉紧这个距离,恰恰相反。 附: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个人与个人的冲突再乘以好几万倍这是站在国家与人民之上的权利者强行施加的是恶是罪行这之中的每个人都有其生活与善恶爱憎浑然一体被逼至极限的人的光辉会超越极限从而作为自我存在而觉醒这会成为足以移山的力量这座山就是指每个人的心灵虽然可能只有 0.5 毫米但这些毫米聚集到一起朝同一方向移动时就成为革命的开始今日的日本人还存有这样的精神吗人背负着生死而全力奔跑在瞬间的觉醒与刹那的解放中或许能找到永恒的光明于是就找到了应该守护的爱 现在日本人不被爱也找不到爱的对象他们被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扭曲了自我只看到困惑的自己因此不再为他人努力而是试图结束他人的生命
-
Hin Sam Wan
三鲸石坐落于泰国东北部汶干府(Bungkan)的 Phu Sing 山峰️上,此山峰森林覆盖率高,四周全是被深浅不一的绿树环绕。 距离汶干县城 24 公里。 通向山峰的山路崎岖,狭窄陡峭,路况不好。 三鲸石是汶干当地的地标之一,它并没有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旅游景点。
-
tEAST oF tEA
茶の味 (2004) 茶之味,或苦涩、或香醇、或清淡、或浓烈,最后总少不了一缕回甘。 茶于生活而言,应是活着的兆明。哪天不知茶味,茶饭不思,大概就形如走尸了。 有所追求,是极好的状态。看似貌合神离,实则是最和谐的画面。 时间多的苦,就是控制欲作祟。倘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偶尔探出头来,和身边的人聊聊茶,彼此都心安理得,没有负担,岂不是大同? 爱情之爱也罢,亲情之爱也好,甚至是爱好之爱,大抵都是有爱的存在的,有爱就会有行动。而我们的行动若是发乎内心,则最顺其自然,不疾不徐,不深不浅,结果随时间而来。 可能围棋Go也是一种隐喻,走下去,不是去争抢,去感受。 蝉鸣、花开的声音,水的从容。
-
eNDLESSNESS
罗伊·安德森关于无尽的生命碎片,延续了寒枝雀静里的世界外观的设定,毫无生机的、惨白的、缓慢的以及秃顶的。 我们看到的似乎不是在人的维度下的生命活动,更像是在神的维度下的寓言故事。所以才不需要除了必要以外的东西。 在这个可重复的时间流变里,没有时间概念,所以就没有时间的存在。只有感受。 这大概就是无尽的本质。
-
hOWARDS eND
野花、树林和草地,其次才是霍华德庄园。接近自然的内心渴望,塑造了每个人心中的霍华德庄园。 巴斯特简直就是福斯特的影子。一个品格至高的穷人,一个追求至高的寒门之子,将自己投射到了上流社会的洪流中。 他拥有的比他渴望的更值得,他有一种诗意的勇气。 玛格丽特这样评价巴斯特,她的善良和勇气才是弥足珍贵的,是一种引领。 伦纳德·巴斯特这一角色是衡量《霍华德庄园》中各种关系的重要指标,也是挖掘作者深层思想态度的关键切口。 “我们猜他也许是来到城里打工的第三代,他祖上也许是牧羊人或者农民,是现代文明把它们吸引到了都市里。他是万千个失去了肉体的活力、又没有得到精神生活的人之一”
-
कलविङ्क
从一席到《诗人十四个》,初识叶先生,后拜顾随之《苏辛》,然后是《掬水月在手》。 可能这就是遗落的鲸歌,数十年后被我听见。 广乐钧天世莫知。伶伦吹竹自成痴。 郢中白雪无人和,域外蓝鲸有梦思。 明月下,夜潮迟。微波迢递送微辞。 遗音沧海如能会,便是千秋共此时。 《鹧鸪天》叶嘉莹 叶赫那拉氏、国民党军官之妻、顾随弟子、诗词巨匠、游历周国的中国古诗词传人、蒙古血脉、长安街四合院长大、台湾定居、哈佛讲学,南开落叶…… 叶先生身上有一连串的标签和故事,每一个都不平凡。 光鲜背后,是苦难紧随的女子。 正如东坡的仕途,曲折颠沛,却始终乐观,找寻生活中的美好 Some people choose to see the ugliness in this world, the disarray. I choose to see the beauty. 《西部世界》里的Dolores也这样说道。 苦难中开花,是荷花。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
-
fATHER-3
父亲三部曲,是李安的事业三连。 一个京城太极拳教授、一个国民党师长、一个顶级餐厅的厨师长,这三个父亲可都不简单,按照同温层的说法,这是精英父亲三部曲。 李安的视角永远都定格在了精英层,哪怕是同人,哪怕是鸡毛蒜皮也是精英的同人,精英的鸡毛蒜皮。 蛰伏6年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仿佛李安经历了人间炼狱一般。殊不知能够选择美国进修电影,能够结识博士妻子,能够在台湾电影局和好莱坞都通吃,这哪里是凡夫俗子所能为。 李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时势造英雄。其次才是这个好奇的男人。 和李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星爷,所以看不懂星爷的少,但由于看得懂的多,仿佛又失去了高级感,底层小人物的故事,比比皆是,自己就是,哪里还高级得起来呢。 所以李安可以两获奥斯卡,星爷则是屌丝之神。 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一辈子都是外人。 《十年一觉电影梦》 李安是幸运的,一个很被看得起的外人,到哪里都是贵客。李安是悲哀的,当他游走于台湾、美国和大陆时,他永远得不到宾至如归的礼遇,而仅仅是蓬荜生辉的尊敬。 就像推手,就像虚竹,李安毫不费劲地就习得了“圆化直发”的精髓,在中西文化交界线上如鱼得水。 从大乘佛教看来,李安更是”空“,不落二边,左右逢源。
-
aNTI-UTOPIA
当人类重新回到洞穴,捕猎的本能就显露为第一性征。饥饿,成为了最大的行为动机。 当人类可以选择工具,书本就成了最无用的一种,哪怕唯有书本才能保持住人性,而不是被动物性占据身体。 当一切似乎是设定的,无力改变的时候,恰恰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颠覆,因为集体无意识的另一面就是觉醒。 思想的牢狱才是最深的洞穴,没有任何讯息释放到外部,只有条件反射只有颅内高潮。 48层还不错,是吧。
-
cYBERPUNK-77
这个世界已经开始赛博朋克化。 底层的问题越来越浮在城市上空,科技的无限可能并没有解放这些灵魂,他们依然贫困依然无助。倘若接上科技产品的假肢,情况则完全不同。 朋克的底层逻辑是出世,以假面来放弃生就的那副皮囊,甚至不惜破坏TA。Cyber这个神奇的字眼,就像一个变色龙,可以反映出这个世界的花花绿绿以及那些肮脏的。 追问意义不是有趣的事,可能只有学究才会干。赛博人选择的是歇斯底里,选择的是快乐至上,选择的是武力解决问题。 仿生人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伦理道德,何以为人。人权不过是道德的附属品。倘若人类为了存活不惜僭越根深蒂固的道德谱系,那是否就等于走到的人类的对立面,是否会被人类认定委员会除名。所谓的流浪者,大概就是谁都不愿为伍的那群人,这这群人自成一派。可以谓之自由民。 自由民天生会将仿生人视为近亲,而将机器人视为伙伴。他们的敌人只有一种:那些住在高塔之上的人类。 所以如果你通过影视作品和游戏感受到的是阴暗、脏乱和颓废,那说明你是正常人,因为你看到的是别人的赛博朋克,与己无关,就好比远在天边的格陵兰岛上的生物,仅仅是出于好奇而不是认同。 这个世界还在运转,即便是依赖于巨大的地下能量支撑,也依赖于数十亿工蚁的付出。 来一场灭世洪水吧,甚至连方舟都毁灭,在一片残垣断壁之上,赛博朋克世界变成了另一个盛世,如你所愿。
-
cLUBHOUSE-21
2021年刚刚进入2月,除了GME持续发酵,另一款APP也开始将整个互联网圈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Clubhouse。 同样和Elon Musk有关,同样都是一种莫名的力量在推动。要准确定义Clubhouse已经不重要,就好比精确解读WSB也是枉然,这些都是表象,是很难被理解的。 互联网从一个字节开始,从单色的编码开端,当hello world响彻云霄也是在若干年后,这种文本传输的欢愉不亚于人类发现了火和电,不由得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这个具备了连接条件的世界。 接着是图片的编码,图像的数字化同样催生了好几个行业,首当其冲就是数码相机,曾经在拨号的年代,下载一张图片需要逐帧逐帧地等待,就像那种机械的扫描行为。 当5G当道,视频化成为了另一个风口和人类习惯,如今每分钟视频流量都是惊人的,层出不穷的视频消费场景极大地刺激了自媒体的视频创作热情,甚至不夸张地说,视频剪辑已经变成了非常低门槛的创作行为。 直播是视频流的另一种表达,连续的实时的流让咫尺天涯,疫情的助攻更是直接制造了Zoom这样的产品英雄,也变相推动了网络教学的兴起。 这一切似乎尘埃落定。 Clubhouse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实时音频玩家,但其创新的音频交互方式,放大了人类内心里黑暗的元素,就像打开潘多拉魔盒。当全人类都在一个一个没有时差的房间里流窜时,人类将走向另一个大同,就像巴别塔。 这里没有严格的三六九等,没有国家之分没有贫穷富贵,更没有有钱能使鬼推磨,这里的ID就像一个世界公民护照,可以同行所有角落,七度空间更是可以将人和人的连接透明化,没有秘密没有暗箱。只有一种绝对的自由。 这种自由,在Reddit已经让一部分人先品尝到滋味,对抗强权无视事实,世界应该由创造者来创造。
-
gAME-STOP
2021年的头一件大事终于发生了。 始于GameStop的股市战争正激荡着整个人类。自有股市以来,韭菜们从来就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一群人。 这必须得拜科技所赐,随着Robinhood、Reddit、Telegram以及twitter等不同类型的平台服务兴起和普及,公共话题以及圈层行动变为可能。更有网络世界里的意见领袖挥斥方遒推波助澜。 无论是怀旧、贫穷还是社会动荡,背后是人心的躁动,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奴役下的人开始觉醒,开始去质疑去破坏既有的一切规则。 最终是宅男的胜利,还是韭菜复仇成功抑或华尔街机构不讲武德网络镇压而不了了之,这些都是一个发端,成为一个标志。2021将因此具有特殊性。 如果个体被自己的弱小无助感所压倒,感觉生活失去了意义,那么他就已经踏上了通往国家奴役的道路。 Carl Jung 从时间的维度来看,国家就是一种游戏,有Player也有Dealer,但终归都是Player,倘若一小群玩家彻底觉醒,那可能就是Game Stop的起点。 You Only Live Once (YOLO)
-
lÖSS-76
Löss在德语中的意思是”黄土“,中文名《八里沟》则是黄土高原上的一个闭塞的村庄,旅荷17年的土木工程博士赵易倾力三年半奉上的这一捧黄土着实令人过目难忘。 76年生人,看着很无趣的赵易内心戏很足,情感丰富根本不能相信居然可以读到土木博士,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为了给父母一个交代,然后博士毕业后开始放飞自我潜心研习动画。 27分钟的《Löss》全程无对白,有音效,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用近乎无声的”粗糙“画面讲一个土得掉渣的中国故事。很难,赵易做到了。 卖人、求子、嫉妒和暴力,这些愚昧的子线们,并非生而有之,真正强加认知和影响行为的是如染缸一样的畸形社会。 望子成龙是另一种畸形,七十年代生人大多是受害者。根本原因是父辈们挥之不去的生命残缺感,被夺走的那些年那些权利以及那些可能性,尽数投射到了下一代的责任上。 这种压抑笼罩着整个中国,不仅仅是相对落后的地区,这种压抑甚至已然传递给了第三代。 赵易可能是一个觉醒者,经历着痛苦和孤独,只能寄情于动画,讲述内心的江河湖海,倘若不能抵御这压抑,不能冲破这藩篱是万万不可能的,想象力行动力和意志力缺一不可。 作为观者,一度以为影片中女人的表现接近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想逃离却最终放弃,想挣扎但也在尝试接受这样的命运的安排,但一切都被”面子“毁了。 那就不如一起埋葬吧,连同这愚昧。
-
rEPAIR-eARTH
每次看到这样的画面,总是会不由得想到人类可能真的只是蝼蚁,只是自认为强大。 这些火山口何尝不是人体上的那些红包一样,有些鼓起来可发炎消肿,有些则会流出可恶的液体,甚至有些会连着周围的皮肤一起腐败掉。而假以时日,这些创面大都和解,甚至成为了人体的一部分永久保留了下来。 火山爆发时摧毁的一切似乎从来就没存在过,而后代人类仍旧回到这块土地上觅食,在他们眼中,这不过就是另一片土地,和其他的土地没有什么分别,甚至更肥沃。 当这一片片绿色重新覆盖死火山的每一寸土壤,竟然有了不曾有过的新美感,这是自然的愈合还是人类的修补?
-
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 सूत्रं
第一次听人讲《心经》居然是梁冬。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伪创业经历,不过好歹见识了不少趣事。心经算一件。但当时毫无波动。佛性未现。 系统地读《心经》是最近了,从南怀瑾到一些隐于世的修行者,终于找到了些门径。 可能当某人自认为懂了一些深奥的事情,是按捺不住想要分享出去的。所谓以教为学,也难免有点凡尔赛的意思。 至于抄经,则是另一种表达方式。一方面是虔诚地供奉之意,另一方面则是顺应自己的心流书写默颂和领悟更深层的,在这一刻或许有那么一刹那是入定的,是到达了空明之境的。 缘起缘灭 是为色 诸行无常 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空非无不落二边既不是有也不是无 知我说法 如筏喻者法尚应舍 何况非法 不执着 空就是破执 大死一番 再于现成空就是涅槃 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 空是本质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空是大乘佛教的基石
-
uLYSSES-94
如果有人问我,人到老年,夫妻怎样才可以增厚感情,我会毫不犹豫地建议说,共同干一件十分吃力的事。 萧乾 1994 年,中文版《尤利西斯》问世,这一年也是萧乾文洁若两人结婚四十周年。 一个80一个63,两个耄耋老人居然接下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翻译天书《尤利西斯》,四年后当中文版问世之时,似乎与《尤利西斯》同等伟大的文学作品诞生了,这个文坛佳话就是一个最美的人间情话。 如今萧乾已仙去,九十有四的文洁若仍然笔耕不辍,即便老眼昏花每天只能译文400字,先生仍渴望伏案工作,她说萧乾去世时手里还握着笔,这是相当完满的,如同佛家的坐化升天,作家的舍利子应该都藏在他们某本作品某个文字角落吧。 若能在光怪陆离的现世里,寻到自己深爱的东西并为之奉献全部时间和热情,包括生命,这何尝不是至幸之人生。
-
wEcHAT-10
微信十年,老实说,这十年做到的,其他公司没做到。 微信就如同QQ的儿子,老子的遗产都给了这个独生子,一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匙。DNA也是遗传的。QQ当年碰瓷ICQ的场面还历历在目,微信抄袭WhatsApp的戏码又如法炮制,连命名规则都一并拿来即用WeChat。 从语音聊天发家的微信,凭借着祖上的家底以及被人家验证过的需求一路顺风顺水,稳坐中国移动互联网第一把交椅(日活口径),屡屡的成功也让张小龙的产品之道被全国的小PM奉为圭臬,视为神谕。 俗话说的好,腾讯是不做别人没做过的领域的,这才是他们的成功之道。这个中国互联网的长筹玩家,很擅于德州之术,坚决不做出头鸟不做烈士,看准了就跟进,从来不Allin,就仗着用户红利,似乎就是不战而胜。 张小龙引以为傲的,每年必讲的是产品之道里的“克制”,从表面上看这个品质的确可贵,中国创业群体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以及大力出奇迹的思维模式语境下,微信的克制显得如此高贵。但从另一个层面来分析,张小龙以及他所代表的微信团队,是不得不选择克制这条发展之路,因为微信的用户粘性来自于生理惯性,而不是产品易用性或者社交圈壁垒,因为产品的克制导致产品的隐身效果,所有微信用户感觉自己在用一个手机原生的APP,根本没有思索的过程。假若某一刻微信产品运营的动作变形,刺激到了用户群,那可能就是这个假象土崩瓦解的开端。 微信靠着语音黏着数以亿计的低受教育者;用微信支付支配着半数以上的中国城市人口;用小程序关联起100%的中国人(健康宝);更重要的是,微信提供了一个赚钱路径,通过内容生产和传播的便利,让数以千万的无业者站起来…… 微信无疑是很难战胜的,因为它就像一个国家机器的代理人,监控着全部中国人,支配着全部互联网幸存者。 微信肯定是需要被质疑的,这种用所谓的产品成功学来粉饰一个执政工具的意图,用Q币这种带血的货币原始积累起来的成功,这种靠贴身跟进谋取人口红利轻易获得的成功,这种道貌岸然地将所有人数字化带来的成功,到底能走多远?
-
aBOUT rEADING
关于阅读,似乎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阅读中自我与自我形式的对抗产生出新的塑形,自我风格与其他风格的碰撞促成了精神生活的风格化。 Façons de lire, manières d’être 关于阅读,又似乎没什么需要说明的。jUST读it。 家里的女人经常问我一句话:你买这么多书,都读完了么?没读完干嘛又买? 通常这么问的时候,我整好在“读”某一本书,倘若我们在嬉戏在抱着手机消磨时光,反倒不会有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这算是薛定谔的猫么?在我打开某本书之前,这本书被读完的概率是5050。 其实在我的读书观里,本就没有“读完”这个概念,只有读过这个状态,以及继续读以及永不再读这个状态码。 书之乐,也不尽然只是“读”的过程。
-
32♂1♀-44
安纳塔汉岛上的离奇故事,但凡第一次听闻的都会为之一震,随机会脑补许多画面,32男1女这数字本身就充满了想象。 两性的天平自从亚当夏娃以来,从来就没有对等过。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到封建体制下的妻妾成群,到当代世界金元支配的交配权,无一不在向世人展示一幅畸形的世界观。 世界由男人女人构成,两性结合产生繁衍的力量生生不息。但跨性别者正在颠覆这样的理所当然。 当性权演化成了阶级、成为了真正的权力,性就沦为了工具。 无论是男人女人,此时此刻脑海里萦绕的那些禁忌、那些脑补的画面甚至内心黑暗的东西,从何而来? 人性本恶 邪恶并不是人类做出的选择,而是与生俱来的人的本性。 Carl Gustav Jung 人类社会就是一副巨大的枷锁,倘若没有了这枷锁。人类可想而知会做出什么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来。 同情并不存在,这是世俗伦理的教条。 有的就是快乐至上,性只是快乐之一。
-
lOST×2-21
步项链的后尘,小刀也离我而去了。 所谓谁的谁心疼,只有那个朝夕相处,投注了情感甚至附着了生命的律动的,才会有不可名状的痛楚。更多的是无可奈何。 物商,这是我能定义的一个名词。类比与智商、情商。物商更多的不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和智慧,而是指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智慧。 这是一个物欲的世界,人对于物对于自然,更多的是占有利用和摧毁,因为古人云草木无情,所谓死物。 谁会为一把椅子痛哭,谁会因为遗失的小刀而神伤,谁又会为一双鞋子举行葬礼? 物不在贵,若真的只是丢了几千几万的钱财或者价格不菲的首饰,大抵只会哀叹几声,顿足而去,不几日也就释怀了,大不了再挣回来。 但凡心爱之物,必是长相厮守的,必是时光聚敛的,必是在的时候心安,烦乱时不自觉地摩挲的,必是小心照顾的。这个照顾在《心经》里是顿悟的关键,而在物商,照顾是彼此的,你在照顾物,物何尝不在照顾你? 这样的物件一朝遗失,果真就像是取走了身体的一部分,遗失的是那数十年的光阴故事一般。 明知道是永别,但永远期待着某个时刻,一回头TA就静静地躺在那里,那个专属于TA的地方。这大概就是佛家所示的“挂碍”。 每次看到失物招领处那些小格子里的物件,我仿佛能听到阵阵的哀嚎和呼叫,其中很多是精美的、年代久远的、甚至是带着主人印记的物件,我想当时当刻,地球的某个地方,一定有一个焦急万分悔恨万分又无助的主人在寻找TA。 遗失总归是失去,一分一秒的失去被认为是活着的证明,不会在下一秒有何种伤情,那么能够证明你十多年活过的那些物件的失去,为何会如此警醒人类?虽然关于时光的记忆并没有随着物件的遗失而消散,那到底我失去的是什么? 如果我们不认为身边之物,身边之自然是值得尊重,值得投注情感,值得护佑的,那么生命到底有什么在场证明?
-
cH关系er-94
老王成老代机关算尽冷遇冰冰,小阎真小人阿谀奉承笑纳乐乐欢迎收看《新官场现形记》 电影从蒙太奇发端,由无数代人的实践来扩展了其意义。比如说本片,将一个时代准确地投射到胶片,一群人就是一整个社会。 中国式关系中一个亘古不变的分支叫做靠山,靠山吃山。是人吃人的那种吃。今日之靠山,明日之垫脚石。 懂事之中国表达大致意思是:我说什么你就要去做,但又不能让别人看出是我要做,是你要做,做好了得益的是我,做不到受罪的是你。至于你做好了有什么奖励,那只能在下一个项目里体现我的提拔的重用。所谓做好表面文章很难。 所谓的分寸,重点在拿捏。送礼什么的并不是不可以,但要讲究方式方法,整人也不是不可以,但要讲究力度和场合。其他自由发挥。 综上所述,中国官场之怪现象,今日与27年前无异,因为阶梯犹在,爬梯之术就不会灭绝。
-
996er香丹清
@徐大小越 便秘了。 我在公司便秘了。 厕所隔间的计时器每秒钟跳动一次,咔哒咔哒响个不停,像是出租车上的计价器,每秒都是我被扣的工资。我拉不出的是屎,我蹲没的是钱。 我抬头看着计时器,冷汗直冒,肚子紧张地咕噜咕噜响,里面栖息着骇人的猛兽,却迟迟不愿意出笼。一只爪子在笼子边缘试探,抓得铁笼直冒火星。 越紧张越上不出来,肌肉绷得紧紧的,我想起来小学的时候去医院打针,护士阿姨总是轻轻拍我的屁股,说:“放松!放松点,一会针头折里面了。”越是这样说我越是会把屁股绷紧。如今我三十五了,终于验证了护士阿姨的正确性,没有人再拍我屁股了,但有些东西永远折在里面了。
-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On Chinese New Year, finding the coin hidden in a dumpling (Jiaozi) brings good luck. A girl loses a jar on her journey to a new country, which contains the lucky coins she has been collecting growing up. Her new life begins with a search for the coin. shortoftheweek.com/2020/11/30/the-coin-siqi-song/ MORE INFO: songsiqi.com/thecoin/
-
屏化的世界
World Vision Here / Over there FranceAgency Network: StevePublished/Aired: December 2020Posted: January 14, 2021 一个长方形的屏幕正切割着世界,因为一台手机装不下整个世界,所以注定是片断的、碎片的、片面的。 但人类已经愈来愈被这个长方形屏幕吸引,目不转睛爱不释手恨不得钻将进去。 哪怕最亲最爱的人就在咫尺,仍然一人一屏天各一方;就算美景当前鸟语花香,第一时间想到的居然是打开手机摄像头;即便有大把的时间来阅读发呆和散步,但依旧选择横七竖八地躺着举着这个长方体消磨时光… 屏化的世界,正是异化的世界。哗众取宠的自媒体在屏幕那头卖力演出,而每一块屏幕这头都有一张肆无忌惮的嘴巴,等着被Feed,等着吐不出的象牙。 人类似乎不再需要这个物理世界,而仅仅需要虚拟化这个世界。
-
谋杀的解析
2007-03-04 15:31 似乎它原来的名字《The Name of Action》更有趣些。谋杀只不过是拿来垫脚的门毯罢了,to be or not to be? 这依然是个问题。 很难说这是功利性的写作,因为他是如此地了解戏剧化的深意,崇拜着莎翁,研究着弗洛伊德。毫无疑问,戏剧才是人类真正的电影形式。胶片抑或数字充其量是被压缩过的低值易耗品。 如果一定要把书中的舞台移到胶片上,我想这个过程会毫不费力。因为它本就一直在那里。记住了几个角色的名字,甚至如果他们有一天走在我身边,我会很快认将出来。娜拉、扬格、胡格儿、警探、邦威…… 关于俄狄浦斯的那段解析对于作者来说,既兴奋又无奈。一本畅销书不可能以这样的解析出版,一个全新的理论仅仅依靠这样的细节又似乎过于单薄,但他的见解起码在我看来是堪与弗洛伊德同日的、回味无穷的。但这有历史原因,且不是性病原说的全部。 书是很好的载体,很好。因为可以没有铜臭。
-
读不完东坡
2007-08-10 11:51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东坡先生曾经这样对其弟子由说过。 如果不试图多了解这个旷古奇才的“真实”世界,想必对这句话会是一笑以置之。“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林语堂《苏东坡传·东坡居士》 在被贬黄州一年后,苏轼正式开始务农,在临皋亭之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从官至翰林到一介农夫,这样的转变看似悲惨,其实却很好地印证了上述的那如同佛偈一样的句子。 在这样的风雨流离的境遇下,就在黄州五年间,东坡诗词文章、书法等俱上顶峰,著名的前后《赤壁赋》、《赤壁怀古》、》、《满庭芳?归去来兮》、《安国寺记》、《方山子传》、《黄州寒食帖》等等。 宦海沉浮是绝对的假象,苏东坡就像一个精灵,在人间游历,一个人享受着无上的快愉,用他天生的才思留传着读不完的人生游记。 以上读钱钟书《苏东坡传》 2020年偶遇陈一冰先生的《苏东坡新传》再读苏轼就好像老友重逢,讲的都是过去事,叹的都是现在时。 苏东坡是热爱生活的人,这种热爱我在梵高身上也曾看到,即便在最艰难困顿之时,心中仍然有让这个世界改造得更好的激情和动力。
-
重读曾国藩
[ 2006-09-07 14:34:35 | 作者: skin ]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1811年生人。他是近代中国极富传奇色彩和争议的显人。他一介书生入京赴考、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他极重孝道,因母丧归乡、又因势另立湘军,平乱侍君,受封一等勇毅侯、更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谥文正;他学识饱满、仕途显赫而坚守正道,修身齐家平天下,可谓文武亨通。但曾国藩在治军平乱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坚决,在其身后就争论不止。他的力崇儒学、运世哲学也为相当数量的国人不齿。逝者已矣。后世的所有言论不过给这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增加了些许注点罢了。 我们可以不必推崇他,不必尊敬他,自然也无需对这样一个历史的前辈说出种种不堪的句子。我们可以读他,可以品他,可以重读他,也可以无视他的存在。一切在于选择。 附:江宁府学记曾国藩 同治四年,今相国合肥李公鸿章改建江宁府学,作孔子庙于冶城山,正殿门店,规制粗备。六年,国藩重至金陵。明年,菏泽马公新贻继督两江,赓续成之。凿泮池,建崇圣词、尊经阁及学宫之廨宇。八年七月工竣。董其役者,为候补道桂嵩庆,暨知县廖纶。参将叶圻,既敕既周,初终无懈。 冶城山颠,杨、吴、宋、元皆为道观,明曰朝天宫。盖道士把老子之所也。道家者流,其初但尚清静无为;其后乃称上通天帝。自汉初不能革秦时诸畴,而渭阳五帝之庙,甘泉泰一之坛,帝皆亲往郊见。由是圣王祀天之大典,不掌子天子之祠官,而方士夺而领之。道家称天,侵乱礼经,实始于此。其他炼丹烧汞,采药飞升,符(上竹下录)禁咒,征召百神,捕使鬼物诸异水,大率依托天帝。故其徒所居之宫,名曰“朝天”。亦犹称“上清”、“紫极”之类也。 嘉庆道光中,宫观犹盛,黄冠数百人。连房栉比,鼓舞(田亡)庶。咸丰三年,粤贼洪秀全等盗据金陵,窃泰西诸国诸馀,燔烧话庙,群祀在典与不在典,一切毁弃,独有事于其所谓天者,每食必祝;道士及浮屠弟子并见摧灭。金陵文物之邦,沦为豺豕窟宅。三纲九法,扫地尽矣。原夫方士称天以侵礼官,乃老子所不及料。造粤贼称天以们群神而毒四海,则又道士辈所不及料也。圣皇震怒,分遣将帅,诛殛凶渠,削平诸路。而金陵亦以时勘定,乃得就道家旧区,廓起宏规,崇祀至圣暨先贤先儒。将欲黜邪(匿心)而反经,果操何道哉?夫亦曰:隆礼而已矣。 先王之制礼也,人人纳于轨范之中。自其弱齿,已立制防,洒扫沃盥有常仪,羹食肴藏有定位,(纟委)缨绅佩有恒度。既长则教之冠礼,以责成人之道;教之昏礼,以明厚别之义;教之丧祭,以笃终而报本。其出而应世,则有士相见以讲让,朝觐以劝忠;其在职,则有三物以兴贤,八政以防淫。其深远者,则教之乐舞,以养和顺之气,备文武之容;教之《大学》,以达于本未终始之序,治国平天下之术;教之《中庸》,以尽性而达天。故其材之成,则足以辅世长民;其次,亦循循绳矩。三代之士,无或敢遁于奇邪者。人无不出于学,学无不衷于礼也。 老子之初,固亦精于礼经。孔子告曾子、予更,述老聃言礼之说至矣。其后恶末世之苛细,逐华而背本,所自然之和;于是矫枉过正,至讥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盖亦有所激而云然耳。圣人非不知浮文末节,无当于精义,特以礼之本于太一,起于微妙者,不能尽人而语之。则莫若就民生日用之常事为之制,修焉而为教,习焉而成俗。俗之既成,则圣人虽没,而鲁中诸儒,犹肄乡饮大射礼于冢旁,至数百年不绝。又乌有窈冥诞妄之说,淆乱民听者乎? 吾现江宁全大夫,材智虽有短长,而皆不屑诡随以徇物。其于清静无为之旨,帝天褥祀之事,固已峻担而不惑。孟子言:“无礼天学,贼民斯兴。”今兵革已息,学校新立,更相与讲明此义,上以佐圣朝匡直之教,下以辟异端而迪吉士。盖廪廪乎企向圣贤之域,岂仅人文彬蔚,鸣盛东南已哉!
-
fOXTOUR-19
王子には古くから大晦日に各地から集まった狐が大きな木の下で装束を整えて王子稲荷神社に詣でたという伝承があります。 その木の下に狐が集まる様子を描いた歌川広重の浮世絵、その木の脇に祀られた社が「装束稲荷」です。 平成5年大晦日からその伝承を元にここをお護りする者同士が集ったとき、広重の浮世絵 にならって揃って 王子稲荷神社に初詣をしました。ささやかな行列でしたが、 それが「狐の行列」のはじまりでした。以来、王子の街の私たちは、古い文化を新しい街づくりに生かそうと、ずっとこの風習を大切に大切に守り育てているのです。 活動の実績が認められて平成11年度には狐の行列が地域づくり団体自治大臣表彰を受賞しました。
-
mOVIA-08
ID 片名 年份 影人 275 海角七号《CAPE NO.7》 2008 魏德圣 265 阿飞正传《Days of Being Wild》 1990 王家卫 264 高山上的世界杯《The Cup》 2000 钦哲诺布 Khyentse Norbu 103 美丽《beautiful》 2008 全宰洪 102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Peaceful Warrior》 2007 Victor Salva 100 巴里林登《Barry Lyndon》 1975 库布里克 98 蓝色吉祥物 《Kabluey》 2007 斯科特·普瑞德佳斯特 97 《MuLHOLLANd DRIVE》 2001 大卫·林奇 94 甜蜜幼儿园《Kein ohr hasen》 2006 蒂尔·施威格 93…
-
杀死一个爱尔兰人
为什么偏偏是爱尔兰人。理由可在片中找。 黑帮是男人的专利,而且是一群男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魔鬼定律。 又是群戏,每出现一张黑道面孔,都忍不住要欢呼一声——这些戏蛊已然将萧杀气质融入骨髓—— 大烟枪维尼·琼斯、冷面沃肯、锅盖头文森特·诺费奥以及鲍勃·冈顿,几乎所有人都是熟面孔,比政治家们亲切的面孔。 发现了导演的一个癖好,一水的过肩镜头。 Kill The Irishman (2011) 导演: Jonathan Hensleigh 主演: 雷·史蒂文森 / 方·基默 / 维尼·琼斯 / 克里斯托弗·沃肯 / 文森特·诺费奥 / 鲍勃·冈顿
-
睡美人标本
Sleeping Beauty (2011)导演: Julia Leigh 茱莉亚·丽主演: 艾米莉·布朗宁 Emily Browning 不妨改名为《小姐真白》,作为一枚男纸看到如此洁白无瑕的女性胴体怎么可以装作不乱。导演是个junior,当然作为小说家的她想象力仍然可观,从情色片角度,似乎可以看作是向丁度·巴拉斯致敬。而美少女艾米莉·布朗宁则是谋求出位,以期步前辈妮可·基德曼后尘征服好莱坞——妮可在大开眼界中的表现一定给她很多启发——以至于敢与一群老头赤身相向。 实际上此片本可以有成为情色经典的可能性,导演给少女找了许多支撑点来延缓故事向荒诞倾斜的过程,但结果是少女在多个场景中穿梭就像在不同次元行走一般。但不妨碍它成为一个女性电影想情色电影扑去的标本。 一般认为,该片虽名为《睡美人》但与童话世界毫无瓜葛,窃不以为然:睡美人醒过来之后难道不怀念沉睡时的宁静与后怕自己不在场时作为一坨肉体供人赏析的可怖?少女也得到了一个吻然后醒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A reason to forgive
今天 오늘 (2011)导演: 李廷香 主演: 宋慧乔 韩国导演李廷香时隔八年的新作《今天》昨天得见,细腻的影片略显沉闷,但对于复杂的情感讨论本就非常吃力,她处理得算不错。一如许鞍华的片温情而静美。李廷香、许鞍华这样的女导演能够坚持出片,本身就是奇葩,韩国与香港皆是类型片的天下,男性导演挥霍了绝大多数胶片——即便在好莱坞一部《拆弹部队》也不可能将女性导演的人数炸开什么花。 女性导演的片子不一定都是“女性电影”,但这部《今天》是——女主宋慧乔、女配南智贤当然还有一干女性角色。宋慧乔近几年致力于电影,女性形象也更加知性丰满。在片中独挑大梁,表现痛失最爱游走在原谅与自责、悲愤与麻醉边缘的女子,超负荷的内心戏可堪重任,表演到位而富有感染力。面对一个个被害者家庭的感同身受、在耶稣面前决绝的眼神以及末了强烈的悲情释放,看着身边永远空着的位子,她似乎可以不再感到不安…… 《今天》是韩语片名,英文名“a reason to live”,片中台词这样解释:今天是昨天逝去的人们迫切渴望的明天。我们要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认真活每一天。就像今天。另一个关键词是“原谅”,其中也有一段台词:原谅不是消除怨恨,而是将怨恨推向心的边缘。原谅不是因宗教所谓的“兄弟姐妹”的存在而存在,原谅那些懂得珍惜今天的人才会找回真正的宁静。
-
锅匠\裁缝\士兵\英国人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2011)导演: 托马斯·阿尔弗莱德主演:加里·奥德曼Gary Oldman柯林·菲尔斯Colin Firth 一场酣畅的群戏,以至于叔自第一个镜头到字幕居然目不转睛地看完,在最近的观影体验中已算少见。英伦演员群与一部表现冷战体裁的电影相得益彰,因为英国演员本身就透着一股冰冷的气质,全部。应该说本片演员群没有短板,在有限的胶片上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 托马斯·阿尔弗莱德——这位瑞典导演似乎名不见经传,连声名在外的《生人勿进》我也是刚刚听说。不过这部影片的成功重要的一半得益于本片编剧也就是原著作者约翰·勒·卡雷,正是他强大的富于变化的叙事能力令本来极易乏味的谍战片栩栩如生。 以多变形象著称的加里·奥德曼塑造的乔治·史迈利一定会为这个角色的不朽增添一笔。令人发指的冷静、机器般的分析能力以及睿智的处世风格辅以标志性的眼镜风衣,他在不动声色中叫人肃然起敬。而柯林·菲尔斯则成了最称职的绿叶。 这是一部属于英国人的电影,或者说属于英国男人的电影,字正腔圆的台词、永远整洁的服装、一丝不苟的表演。好的,让我们慢慢转头。
-
反基督者
本片是导演拉斯·冯·提尔向其崇拜的安德烈·塔科夫斯基致敬的影片,片名则取自尼采著作《反基督》。 这位当今特立独行的丹麦导演矢志不渝地出产着一部又一部惊世骇俗的电影且均能将世界范围内的大牌演员招来出演以至于这些演员的拥趸恨透了拉斯·冯·提尔认为他破坏了偶像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狗镇》之妮可·基德曼、《破浪》之艾米丽·沃森、《反基督者》之威廉·达福和夏洛特·甘斯布以及2011年新片《忧郁症》之克斯汀·邓斯特——当然如果计算下这些演员因为出演拉斯·冯·提尔的电影而获奖的记录,情形就好解释得多。
-
遇见亡命之徒,被爱。
《恋恋笔记本》里的帅气激情、《半个尼尔森》里的怪异善良、《充气娃娃之恋》里的孤僻自闭、《总统杀局》里的睿智机勇、都不及《Drive》里的柔情伟岸——瑞恩·高斯林——一颗即将普照大地的超新星、2011注定是他收获的一年。
-
午夜之爱
—
by
如果你认识一位异性性工作者,而且恰好你还和TA发生了扯不清的关系, 那么恭喜你,你可能会写出一个感人的故事——正如发生在曼谷的午夜之爱。 女主沃拉娜特·旺萨莞 Woranuch Wongsawan (Noon)号称泰国第一美女,在影片中的确很美,而男主则是著名的戏蛊。 故事有些离奇,没关系,故事有些牵强,没关系,故事让我们领略了一种无言的爱,一种无处安放的爱就够了。 这样说来,爱不过是一种寄托——丈母娘如果失去了厨房,一定会感到失落,因为她几乎全部的爱都融化进了给我们的美食里,繁杂的准备工作、开心的购物以及聆听我们品尝的声音。 一个的士司机除了在后座川流不息的乘客外,唯一陪伴他的不过是一台哧哧喳喳的收音机,如果他恰好永远只听一个台,那么电台DJ很可能成为他倾诉的对象——就像午夜之爱。
-
开往不知道哪里的火車
其实是一部剧集,虽然就那么一回。自宫部美雪1992年同名推理小说《火車》改编而成,上川隆也凭一己之力将开始离奇继而惊悚最后凄婉的真相抽丝剥茧呈现给我们,喜欢佐々木希的男淫们恐怕要失望了,其肉身几乎要等到结尾才得见。 全片节奏舒缓,丝毫没有悬疑片的那种故弄玄虚虚张声势,而故事背景安放在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时也颇耐人寻味。这是一个在当今中国人所不愿理解的事件——个人的破产——虽然这一天已离之不远。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如画皮般生活,如仓鼠般游走,以他人之名存在,本我时刻都在皮囊里挣扎欲出。 此火車非彼火車,它好比动画版《小倩》中将孤魂野鬼送往地狱的长长机枢,看一眼都觉得悲凉令人窒息。
-
熔炉
—
by
熔炉 도가니(2011) 导演: 黄东赫 主演: 孔侑、郑有美、金智英 根据韩国真实事件改编,名为《熔炉》的电影喻指社会这个大熔炉将各色人等都烧制成了一个调调甚至是一个模子。 电影真实再现了法庭之上力量悬殊的较量、法庭之下龌龊不堪的勾当以及人性中不可弯曲的善良。结尾处点题的句子“不是想改变世界,只是不想被世界改变”。
-
来,给生活贴个膜
—
by
从牙缝里刮出的是不成形的食物渣,成不了一盘菜。生活的玩味就像饭后的剔牙,无奈中夹杂着些许享受。 不想和这个世界纠缠,遂连睁着眼睛看的兴致都无,倒是这几日让下额休息,复而多看了世人几眼。 大概贴膜已经是稀松平常之事,有膜在手再金贵的物件都可安心了。只是这膜隔开了手指也剥削了物件之为物件的权利。
-
×ary and ×ax
—
by
若不是定格黏土的形式,《Mary and Max》可能未必让人如此伤感。 据说该片是导演亚当·艾略特的亲身经历,笔者也曾经过那一段全世界都流行笔友的年代,那种满怀期望等待回信的心情想起来就很翻滚,况且是二十年循环往复。 心理高潮的场景无疑是Max怒摔打字机后,M键不见了,之后的每一封信都缺少M这个字母,但写给Mary的回信仍然可以看懂并多了一份凄凉。 对于一个八岁一个44岁的两端,心态自然是迥异——共同点是双方都需要慰藉——世上的事莫不都是某种慰藉。
-
WELCOME but…
—
by
对于现实的描绘,是最能攫住我时间的电影。这部《WELCOME》(中文译为:非法入境)让我想起《四月三周两天》。 人的世界被种族/边界/宗教/国家机器分割,原本同源的人类却不得不接受高低贵贱与文化鸿沟在各自的地界老死不相往来。影片将故事的主人翁背景定义在从伊拉克徒步到法国,然后试图单枪匹马游过拉芒什海峡(法语音译,实为英吉利海峡)去见自己的女朋友的17岁库尔德男孩。看似荒唐的情节却被非法移民的残酷现实映衬得尤为真实。
-
飞蛾扑车
—
by
上午等车的时候,一只幼蛾在我身边绕飞,我一伸手,这小东西竟然很默契地落在了我的手指上。 看着眼前这脆弱的生命,我也不能再做些什么。因为我不知道它是渴了还是饿了,抑或是仅仅是想找个落脚之处暂时歇歇。 总之在城铁快进站的时候,我一挥手把它送出去了,我看他摇摇晃晃飞在铁轨之上,真替它担心, 果不其然,车进站时候强大的风流把它卷入了车底,生死未卜。 有些愧疚,以此为记。
-
狗套房子
—
by
今天看报纸,上手的时候就觉得重量很不轻。几分钟阅毕,把我刺激得不轻。 128版,有64版都是房地产广告,其中60版是别墅广告,其中30%就在我们居住区的北边,其中100%我买不起。但是真的想住别墅呢! 是北京房地产回暖还是回光返照,我看后者更像点。这是我看报以来——历史不长,也就几个月,每天早上两手空空的时候都喜欢在路边拿一份新京报,看到下城铁扔掉——房地产广告最肆无忌惮的一次。整版整版的别墅叫卖,满眼满眼的依山傍水的独栋墅屋,shit! 想起一个朋友,手上握着三十万恁是观望了两年,不是他太挑剔,只因为这点钱砸进北京房市气泡都不冒一个。绝望之情油然而生也。老姐说:房子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是啊,只要有耐心,一定可以看到北京房市崩塌的那一天的。到那个时候,嘿嘿,我拿我的毕生积蓄,一定要一口气买两套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给我狗狗拉屎。
-
飞屋迷魂汤
3D只是一盘菜,不变的永远是Hollywood的那碗汤。 在散场回来的路上,一驻外歌手在广场上开小型演唱会,排场蔚然,在明显带有原创痕迹的旋律里,一直出现的仍是“梦想”二字。或许今天的卖力演出是因为从心底里坚定距离自己的梦想近了一小步。 有时候梦想是串起平淡生活的细绳,有时则仅仅是一个梦想——梦想有朝一日得以实现另一个梦想。而我现在的梦想,不用说,就是成为豆豆的主人。
-
白狗,黑人,灰色地带
1981年的老片子,记忆中好莱坞关于种族歧视的体裁酸甜苦辣咸片子何其多,可能谁也没有料到美国黑人当家做主的日子这么快就到来。当下的奥巴马政府真的才是最值得一看的大片。 白狗,一个象征物,就算并非一只白色的狗。美国社会对于黑鬼的称呼也是如此,除了自认为高贵的白种人外,黄种人也是它们歧视的对象。黑鬼是白狗的攻击对象,白人在狗狗幼年时期通过残忍的训练,使之产生了本能的对于黑色人种的仇恨,一旦遇到就露出獠牙不置之死地不罢口。这无异于那种死士,加剧了那个年代黑白人种之间的相互憎恨。
-
残缺入梦的记忆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Vals Im Bashir (2008)导演: 阿里·福尔曼 看完(历经五次开始)《Waltz with Bashir》,想起了刚刚过去的那个纪念日。华尔兹在中间一个不经意的镜头里闪现。片名显出了作者(主角和导演)个人记忆的特点。是第一人称。导演阿里·福尔曼当时是以色列军队的一名士兵,他亲眼见证了那段历史——1982年以色列对黎巴嫩贝鲁特西区的巴基斯坦人的屠杀——因为另一个人的被杀——Bashir(巴什尔)时任以色列总统。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战事,杀戮总是如影随形。而拼杀的双方都是无辜者。发动这场屠杀的是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沙龙,当时虽然因此辞职,但并没有影响他的仕途,之后他更是做到了总理。同样的例子,当一批批美国青年在伊拉克送命的时候,当这些孩子的母亲撕心裂肺的时候,布什一家却在自家农场乐享天伦。就像福尔曼所说:普通士兵永远都是政治领袖的棋子。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也正是让这段历史从几个幸存的士兵口中重现。这些士兵不仅代表了自己,更是代表了所有因此阵亡的生命。导演选择动画形式也大大增强了这种符号感。 影片结尾突然导入了一段真实的影像,那些无助的母亲疯狂的妻子,那些已经不再有愤怒只有绝望的眼神,让这段记忆中的历史再一次惊醒了梦中的人类。
-
撑腰、二奶和进猪圈
—
by
听到小猪罗志祥的《撑腰》,看到“张二奶”的爱情故事,又时不时从另一个房间传来女人的阵阵惊叫声(她正在看香港电影里的“小”角色)。 三件事被我生拉硬拽扯到一起:一入宫门深似海。无论是娱乐圈、文化圈还是影视圈,看似有许多人梦想成真,但实则不过在圈子边缘游离罢了。那些霸占了圈里极好位置的人,是生下来就含着金钥匙的——这金钥匙未必代表了财富,但一定是一种江湖信物——轻易就能笼络一大批“撑腰者”。 娱乐圈何尝不是一个围城,高高的围墙无情地矗立在那里。墙里面的人世世代代守着一份基业薪火相传,看似风光却也身不由己;墙外的人削尖了脑壳妄图钻进墙缝里,到头来依然必须一个领路人、提携者或者愿意“包”你的人来推你进圈。 影视圈亦然,即便你愿意用十几二十年的岁月去换取成功,从片场小工、跑龙套做起,吃苦耐劳兢兢业业,不能遇到你的贵人也是徒然的,永无出头之日。 对于圈(juàn)的诠释,不妨听听盘古的《猪的三部曲》。
-
东邪西毒 今日昨天
用生平第一次被镜头采访的自言自语作为今天或者昨天的结束吧:从首都影院8号厅出来,被一个美女抓住扔过来一个话筒,我就像在自己家里对着镜子说话一样,全然没有曾经想过那么几次的遭遇突然街头采访时的紧张与不适。如果她的第一个问题不放在《终极版》与94东邪西毒的区别的话,我倒要奇一下怪了。
-
德国好人,坏
说到纳粹,勾起我对一部电影的回忆——《The Good German》,中文名依然很多(这MS在外来电影来说是司空见惯),直译“善良的德国人”或“德国好人”,再来个中式片名“柏林迷宫”。想起它有两点:
-
第一次认真地听了一个总统的退休演讲
—
by
布什的退休演说竟比所有大大片都要及时提供下载和字幕,这是当今的便利。 用“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来总结未免有些不近人情,美国是一个以自由立国的政权结构,这个总统位置实际上代表了一种必须面对的责任。
-
穿黑白条纹的天使
故事可以胜任荒诞这个词汇,但三巨头的联袂依然让人记忆深刻甚至有一刻be moved——《We’re Not Angels 》。最近发现很难像一年前一样轻而易举地码出千言万语来,话越说越少了。这样也有坏处,那就是太隐晦和无知没什么分别,结果相似——均未将信息有效地传达出去。显然我更自私地注重个人体验却不习惯去左右他人的思想。 上帝或许有吧,就如同人间的痛苦与感动一样,皆为心动。 我们不是天使 We’re No Angels (1989)导演: 尼尔·乔丹主演: 罗伯特·德尼罗、 西恩·潘、黛米·摩尔
-
格斗的快感
这个新年档期,最值得上影院一看的就数《叶问》了。非但打得好看,还能小小满足一下作为中国人的精武情节。对于我来说,叶问宗师就是叶问宗师,甄子丹就是甄子丹。 龙虎门、杀破狼、导火索是他甄氏格斗的系列,叶问虽说是一代宗师的“传记”,却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武侠、武术电影,更带有明显的甄氏格斗风格。痛快淋漓,不讲大道理。这一点上内地的吴京以及其同期上映的《狼牙》也有类似。格斗就是打架,和我们离得最近,也最感同身受,不用威亚飞来飞去,不用内功比划空气,就是一拳一脚,实实在在。与中国的侠义精神有些背离,却背离得并不远,这是更“时尚”的动作片。
-
电锯惊魂未定
《SAW》在电影界激起的反响是具有里程碑价值的,这部拍摄投入仅有120万美元的小成本电影,在全美票房总额竟超过了5500万。影片筹拍只用了5天,拍摄仅用18天,所有演员都没有过彩排。许多影片中的桥段被其fans津津乐道,就像《大话》之于我们。目前《电锯5》已经公映,电锯6也进入了我们的期待范围。
-
The future is Now ,居然
金钱帝国The Hudsucker Proxy (1994)居然是科恩兄弟的作品、保罗·纽曼作为主演的电影,这个搭配本身就极具创意。 片中反复出现的圆圈,既是一个隐喻,也代表了那个“点子”时代的现状。 而比尔·考布斯饰演的大钟管理员原来是早于摩根·弗里曼的“黑人上帝”形象,那一招时间停止还真不赖。 一个高大威猛的蒂姆·罗宾斯从44楼落下竟然就像就地打了个滚一样轻松。 影片有一种不寻常的力量不时左右着观者的情绪,或大笑或目瞪口呆或莞尔一笑,这是科恩兄弟的精品之一。
-
德国佬的幼稚园
这部《Kein ohr hasen》被我看到或许就是来打破我对德国电影的看法的。古板的德国人居然也会让我在房间里一个人狂笑了90分钟。 这是一个老套的故事,选择了一个颇有意味的场景——幼儿园。一个类似比蒂戴着大黑框眼镜的丑“美女”和一个屁股尤其性感的男人就这样在斑马线上遇到了,而这二人原来是儿时的玩伴,是不是很熟悉的情节。当然要把一个时尚记者、一个纨绔之辈顺利地“赶到”幼稚园去,在编剧上可谓是煞费苦心的,结果仍然是用一种近乎邪门的戏剧场面来带过了。其实在幼儿园,故事才刚开始呢。
-
Sex is back!
—
by
我躺在廉价帐篷里看完《Sex and the City》,当然是有女人在侧的背景下。 这部由HBO出品的剧集在1998-2004期间,让许多中国年轻人见识了美国式的性和爱,也让许多少女相信生命中能够遇到自己的Mr.Big。将六季的剧集浓缩成120分钟显然有点困难,但如果作为终结版来制作的话,又开朗了很多。 所以从一开始,人们就有同一个关于结尾的预期,那就无味了。倒不如在过程中,尽情听听这群女人的尖叫和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的性趣。在影片中,Carrie曾经在曼哈顿的大街上像一朵盛开的大花一样摇摆,这四个女子未尝不是不同品相的鲜花,不愿凋谢,不愿放弃自我,不愿离开彼此呢? 在一扇们真的要被关上的时候,当我们从逐渐变窄的门缝里还能看到熟悉的一直挂满笑容的脸庞的时候,当狭缝消失的当下,我们伤感了一下。随即有如卤化银反应般,立即缓慢地幻化成了一幅记忆的图画。
-
呛烟高手
Smokin’Aces国内译为《呛烟高手》台湾则是《五路追杀令》,前者是英文直译,比较玄,和电影本身一样不是很好懂,后者直接表明了故事情节,又似乎是过于直白了。如果这样不如点题好了《杀死巴迪·伊斯雷尔》。 这部乔·卡纳汉Joe Carnahan四年之作,似乎只能用有趣来形容。直截了当的镜头,干练的台词以及火爆的枪击场面。最多加上结尾处的“终结者归来”。但是我就是喜欢这类电影,它就是没那么多文绉绉的玩意,那么多空切镜头和那么多无聊的画外音。
-
《image》映像
头一次,先知道电影,然后偶然之间遇到原著,然后看完原著再认真看了一遍电影,这在我以前的观影经历中前所未有。体会也前所未有。 《IMAGE》映像(又名The Punishment of Anne安妮的惩罚)是一部关于S/M(性施虐或受虐)的电影,出自Radley Metzger之手。这是最早我得到的信息,我也是先识Radley Metzger后知道《image》的。 实际上,这部电影是完全改编自一本同名小说——《图像》让·德·贝格(Jean de Berg)1957。这个让·德·贝格实际身份是大名鼎鼎新小说“教皇”刚刚仙去的罗伯-格里耶(Robbe-Grillet,Alain 1922-2008)的妻子卡特琳娜(Catherine)。卡特琳娜在结婚前的一段日子里出版了这本《图像》,罗伯—格里耶坦陈妻子此作备受自己性情趣的影响,罗伯—格里耶还亲自为这本书作了序言。 1954年“波利娜·雷阿日”(Pauline Réage)出版《O的故事》,《图像》不仅仅题献给“波利娜·雷阿日”,而且还有一篇署名P.R.的简短且令人难忘却的序言。午夜出版社的社长热罗姆·兰东也参与了这一恶作剧,序言署名定格为P.R.这个缩写。这也是保尔·罗宾的缩写,罗伯—格里耶的第二个名字。 电影完全按照卡特琳娜定义的章节展开,差不多像无声电影那样的过场,甚至对于情色、SM的表现也与原著保持了非常的遵照。当然在试衣间的那幕显然是Radley的即兴之作。而结尾处则没有按照小说的逻辑完全把Claire之前在Ann身上施虐的过程用Jean的手重复一遍,而是在楼梯上迅速让Claire达到了高潮,故事也在这里和我们说再见。 对于性趣观的描写或者S/M的故事从未有这么实在过,人们大多在默默忍受中就渡过了一生,大多数人没有理解真正的快感来自哪里,而为什么有些人会用极端的方式去寻求快感。这让我想起《盲兽》,通过肉体的痛感刺激性欲的快感,S/M莫不是这个原理?《image》在副标题里这样写到“Beyond the story of O”(O的故事)。这两部大家可以一起来看,会更有趣。 Radley Metzger 拉德利·梅茨格Radley Metzger是美国六、七十年代软性情色片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大多在欧洲完成,因此在欧洲也存在一定影响,七十年代中后期,梅茨格转向了硬情色片的拍摄。
-
fuck Bruges
—
by
Bruges布鲁日是比利时的主要旅游城市之一,拥有比罗马更古老的历史。有着类似水城威尼斯一样的风景和非常多的桥。而《In Bruges》在中文语境被译为杀手没有假期是50%完美。我固执地认为一部电影如果一定要靠电影片名来哗众取宠就失败了一半。当然一个漂亮的名字会事半功倍。如《闻香识女人》。
-
爱情、自杀和尊严
真正严峻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自杀。 加缪在《西西弗斯神话》中如是说 凄婉的乐曲在布达佩斯夜空回荡,那个被人痛恨的年代又一次以胶片的方式让我们身临其境。绝代的风华就在布城一个小小的饭店里夺目,令每一个男人都心旗摇曳,那一抹定格的碎花蓝原来蕴含着骇人的往事。被诅咒的终究被魔鬼带走,依洛娜的由两个男人相加的爱情却被记在了每个观影者的脑海里。 这是一部安静的电影,即使是那个号称“自杀圣曲”的忧郁星期天也不能改变这安静。爱的激情、妒忌,战争的丑恶、残暴,仇恨以及对于生命讯息的领悟诸多等等,都水银泻地般不强烈却美轮美奂。我甚至出现幻觉:就算战事加身,我也愿意走这么一趟——在萨伯餐厅找个僻静的角落,让依洛娜穿着蓝色碎花连衣裙端上美味的肉片卷,听着安德拉斯弹出Gloomy Sunday…… 布达佩斯是匈牙利首都,多瑙河将城市一分为二,河西岸称为布达(BUDA),东岸称为佩斯(PEST)。布达佩斯人称东欧的巴黎和多瑙河上的明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珍贵的世界遗产之一,曾经被法国人评为世界上最安静的首都。也就是在这最安静的城市里却传出了一曲惊世之作。1930年,匈牙利的作曲家Rezso Seress在一次偶然的灵感中创作了《Gloomy Sunday》(忧郁的星期天),乐曲甫一发表,却引来了诸多“悲剧”。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匈牙利的自杀率是全世界之首,自杀并不是一件太罕见的事。可是当《忧郁的星期天》发行后,很多的自杀案都跟这首曲子扯上了关系。随后在词曲迅速流传到欧美各地后也引发了同样的社会问题,直到被全球禁播。而作曲家本人也因为此曲跳楼自杀。 也就是说,先有歌曲《Gloomy Sunday》,后有小说,尼克·巴可(Nick Barkow)根据轰动布达佩斯甚至整个欧洲的真实事件撰写出小说,再后来导演诺夫·舒贝尔根据小说拍成这部电影。 布达佩斯之恋Gloomy Sunday(1999)诺夫·舒贝尔 Rolf Schübel 艾丽卡·莫露珊 Erika Marozsán
-
春香,秋香
春香传 춘향뎐 (2000) 导演: 林权泽 主演: 曹承佑 / 李孝贞 看完导演剪辑版《春香传》,发觉这部电影相比于这个在朝鲜流传了数百年的民间故事真是太肤浅了。也不能说韩国人的理解一定是这样的。 退妓月梅之女春香清明游于广寒楼巧遇两班翰林之子李梦龙,二人相互倾慕,私自结为夫妇。李翰林不久调任京师,梦龙随行,春梦断。新任南原使道卞学道到任后强迫春香为其守厅,春香不从,酷刑后投狱,命在旦夕。梦龙在京应试中举,任全罗御使,暗察南原。他查明卞学道作恶真相,微服亲赴卞学道寿宴,丢下讽刺诗一首予以抨击。事后,将卞学道革职惩处,春梦重圆。 所以说,故事如果梗概地说就是这般无味,难怪林权泽要用清唱来串说。很多人确实冲着片中春梦缠绵镜头进了电影院,别不承认。这种烈女的故事没什么稀奇,倒是小说的原著者却是把忧国忧民、文人特有的政治情愫表现出来的。电影实在完全不相干。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导演剪辑版的原因。 说完春香,很自然地想起了中国民间的“秋香”。虽说星爷一部《唐伯虎点秋香》扩大了这个女子的知名度,可的确也误导了不少观众。其实秋香与春香有着非常类似的经历,出身低贱,天生丽质,性格刚烈……中国不会出《秋香传》,因为一涉及到政治就会需要小心拿捏,战战兢兢了,还不如不来。
-
给自己穿小鞋
—
by
在最终被贬为“虚荣”的耻辱下,我不得不承认,如果不是受虐狂,给自己穿小鞋绝对是某种迷魂药在起作用。 周末走街的时候,从祖母的厨房出来,在一款全黑的 converse 面前停下来,旋即在5分钟之内穿着它走出了商场。或许是脚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又或许是一种奇特的兴奋在麻痹着足部神经。终于在很短的一个距离后就感觉到了严重的不适。这不那么容易骗自己。 人是一种极其依赖于模仿而存活的动物,可分辨不可分辨的统统记在神经末梢,一有机会则东施效颦起来。要根除这种劣根性实属不易,坐怀不乱也不过是口上说说罢了。 俗话说:鞋好不好,只有脚知道。换句话说,生活是否有意义,也只有活着的人自己知道。
-
春天的影子
—
by
每次春天来的时候,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她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一样,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都过去了,根本什么也没发生。 《立春》是顾长卫继《孔雀》之后的第二部独立长篇导演作品。不过这次有夫人助阵显得和谐很多。这个寡言的老男人找到了自己生命中的春天。 看到王彩玲的倔强和深深的孤寂以及悲剧人物胡金泉“不可理喻”的行为,我如芒在背,如刺在喉。我几乎就变成这样的人。 有些后怕。继而看到黄四宝的下场,一个文艺愤青就这样被逼良为娼了。我想起了远在家乡的堂兄, 一个仪表堂堂、浑身是艺的男人,从我记事起的风流倜傥,意气风发到如今爱情凌乱,事业倒退,且沾染上了乡间的嗜赌风气,无可救药。 就像子龙在《见龙卸甲》中喟叹的一样,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但生命的轨迹却跑不出那个大圈。 立春And the Spring Comes(2007) 顾长卫 Changwei Gu 蒋雯丽 Wenli Jiang
-
并非正名
在希腊文化中,生命中有Eros爱欲,还有Tanatos死亡,真正的情色(Eroticism)探讨的是这两端,就如同法国哲学中常出现的命题。但是现在一般人都误解,直接将Eros等同为Tanatos,性失去了他的愉悦,反而变成一种死亡的恐惧,一种威胁,这不是真正的“情色主义”。 真正的“情色主义”是有关生命,有关愉悦快乐。我的电影就是事关愉悦的电影。 丁度·巴拉斯 在中国,人们通常把情色电影等同于色情电影,或者下流电影。因为“性”在中国是一个恶魔化的物质。中国的导演正小心翼翼地喂养着它。知道丁度·巴拉斯(Tinto Brass)的人是另一番想法。 电影是比生活更真实的世界,有主旋律就有独立者;有粉饰太平者,就有不着一缕的人;有钞票本位主义,就有空空的精神追求……九叔已经“典藏”的丁度影片有:1、《卡里古拉》《罗马帝国艳情史》(Caligula)19802、《米兰达》Miranda (1985)3、《不知不觉诱惑你》Monella(1999)4、《情人别为我哭泣》Trasgredire(2000)5、《黑天使》Senso’45/Black Angel/ (2001)以及Action (1979)
-
多余的部分
—
by
四月三周零两天是胎死腹中的那个生命长度。相对于我们碌碌无为的几十年而言,太短暂,却有可能在看过此片的人心目中成了永恒。 导演的才能不在于胡子的深浅,这仅仅是他第二部正片。 1987年的罗马尼亚还处在共产主义的笼罩下,社会体制呈现出一种必然的畸形。人的自由被严重扭曲。 电影的最大价值或许在于将比观者自己的生活更真实的影像和思想带到你的眼前,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个人了。
-
爱~幻想时间
—
by
超市夜未眠 Cashback (2006) 编剧/导演: 西恩·埃利斯 Sean Ellis 演员:肖恩·比格斯代夫 Sean Biggerstaff 艾米丽雅·福克斯 Emilia Fox 我们可以理解为导演2004年同名获奖短片《Cashback》加长版。 应该说与《身为人母》一样,导演找到了人性中的那么几丝隐情,通过影像反刍。 对女性胴体的视觉迷恋、对美的发现以及对静物饶有兴致的观察,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在那个异想空间——那个并非完全静止的时空里,寻找出口。 剧本不算精良,导演的手法起到了很大作用。我没有看过那个“获奖无数”的短片,不过可以想见那是更为纯粹的表达。 在加长版里加入了诸多喜剧的成分,叙事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看过之后想必除了超市里那些被Ben褪去衣衫任其“使用”的美女模特外, 除了Ben幻想中的时间骤停的视觉享受外,那些慢镜头的愤怒、空间在无缝转换等视觉语言也是会给你留下记忆的。 如果对此片定义限制级,可能仅仅是对肉体的忌讳。我宁愿去静静欣赏这些美也不愿因为邪念而吓跑了它们。 女主角的“低调”出场以及影片结尾处Ben画笔下以及她本身所表现出的惊艳之美,着实让我都赞叹了。 世间本不缺乏美,就如同影片最后的台词所说:如果你不愿停下来,爱就在你身边错过了。美也是。 时间的凝固是相对自己而言的,对于凝固者本身来说,不过是打了个寒战一般。
-
爱情是狗娘养的
—
by
只要是和狗有关的电影,我都有兴趣,何况是把狗作为最强烈的符号来表现的亚历桑德罗。 Amores perros是两个西班牙语名词的复数,分别代表“爱”和“狗”。中文译名大多使用《爱情是狗娘》虽然像是“Love’s A Bitch”的直译,不过还不算太差劲,比“爱·狗”要痛快一些,就姑且用之。
-
暴力史,反暴力史
—
by
影片开场浓重的西部犯罪片影像差点让我们误以为,老柯恐怕会继续之前的路数,将暴力血腥和性更进一步。 对于暴力的认知如今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要面对的内容。暴力不仅仅限于一拳一脚,一刀一枪的形式,更多的恐怕是深深阻碍人类发展的情绪了。
-
Smith传奇
—
by
如果在第一秒钟你听到了对白和看到了字幕,不要以为电影拷贝或者你的外挂字幕出了问题。这就是传奇的开始。 电影不应该是把所有事情都交待清楚了才能开始,也没有人规定一定要那么一个“正式”的开始。有人会说,影片很短,那有两个原因可以一说,一节奏在一个人的影像里居然也能如此紧密,二从第一秒到一小时30分钟的地方,是结结实实的90分钟的影像给你。
-
出于鼓励给苹果一口
—
by
且不管技术指标,单从电影的使命来说,值得给李玉一朵小红花。如果说《红颜》是她的触角,那么《苹果》算是可以让部分人先尝到甜头了。 客观滴说,由于中文电影的环境之复杂,直接导致了“屁股”的那般夺目,在此不提。
-
dot your i
—
by
凡事不可太肤浅,太肤浅代表不尊重事物、没有探索精神以及可能失去很多宝贵的东西。 《dot the i》应该就属于此物。 西方有句谚语是这样Dot the i’s and cross the t’s.意思就是要一丝不苟,即使一点一划都不要漏了。由此引申出dot the i代表要注意细节或者提高注意应该没有问题。 这可能是导演使用此片名的第一层意思:看此片不要漏掉任何细节。 另外一层意思体现在片中男女主角的对白中: Carmen:A kiss is the dot the i of the word love. Kit:It have does no “i” in love. dot the i在这可能是一种试探性的表白,女主角因在爱与婚姻的夹缝中尔失去了本性中的率真和不羁,而希望对方有足够的细心体会到自己的心情。在love单词上加一点,实际上是玩了一个字母游戏。就比如图中所示,相信只要是看得懂英文的,八成会拼得出“love”但实际上它是“iove”,这中字母游戏在谈情说爱的场合,可以肯定地说,是代表了“i love”这样一个字母复用和省略的短句。如男主角所说,love中没有i这个字母,间接说明“i”不在“love”中。 这两层原因来梳理电影也可以。一方面不管是假戏真做还是life is not a movie,总之爱的激情始终是牵动人心的故事主料,一方面影像手法上,处处暗藏玄机,少有人从第一分钟伊始即关注这些影像语言的特别之处,对细节打个问号之类的。但故事进入高潮的时候,这些细节就像抽丝拨茧一样呈现在你周围,结果连观众都似乎被胶片后面的圈套给套结实了。 强烈建议看者看两遍,第一遍远观第二遍近玩焉。
-
Born to run
—
by
在看过一部《Born to run》之后再看那个场景,要忍一下。 栖息在非洲南部森林中的黑斑羚,一出生就能自己站立,一周后就能开始奔跑,几个月后母羚被迫离开它们,小黑斑羚需要独自面对弱肉强食的世界,要不断练习比它们的敌人跑得更快。
-
电影的皮毛
—
by
电影《皮毛》是从子条那里得知,他原本是个电影青年,所以我们的话题更多会逗留于此。 我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一扇窗,只要愿意,他们就能引领你看到别致的风景。 老实说,如果不是库翁的《Eyes Wild Shut》在前,阿尔布斯的扮演者未必还是妮可。不过我们还是要向这位“可怜”的女人表示该有的尊重。在对自己的突破渴望上,她已经做得很好了。
-
无题为题
—
by
从2007-03-13 开始,有了无题这样一个题。废话、半句居多。承蒙大伙抬举还不辞辛苦留言。 我想无题代表着没有被完全理解或者有能力表达的灵魂活动。想必会持续下去。 重复的链接又觉得不妥。故在此立集。便于回望那些曾经的无语凝噎。
-
第那个回旋
—
by
任何一个好的魔术都有这样三个阶段: The Pledge 首先他们会展示一些存在的东西或者事物,当然,你看到的可能不是真的。 The Turn 接着他们会让这些东西或者事物改变甚至消失。 The Prestige 最后他们一定会将原本已经消失或者改变的东西变回来。 (Prestige,源自拉丁文,本意应该是“障眼法”之类的回旋术,后来演变成“名望”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