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志报告(六)之大学篇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PKU)
英文媒体也常用Beijing University。但是最常见的称呼还是“北大 ”。
北京大学,前身是成立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北大以中国最高学府身份建立,如今也成为了广大中国学子的梦寐之象牙塔。
北京大学是目前中国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理科、文科、社会科学、新型工科和医学学科是她的传统强项。在2006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ES)的世界大学排名,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十四位,是亚洲排名最高的大学。
北大同时也因为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日益成为了中国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北京大学的校徽最早可以追溯至1917年,是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请鲁迅先生设计的。在这枚校徽上,“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

出自鲁迅先生之手的这个校徽,也开启了中国高等学校校徽的一种风格,但在近一个世纪前,敢于将中文缩写“北大”作为主要图形元素来设计,我们不得不普佩服鲁迅先生的胆识和远见卓识。北大校徽整体简洁明了,图形优雅,大气磅礴,不啻为近代的标志精品。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研究院讲师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风”,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华大学校徽是由三个同心园构成的园面。外环上下是中英文校名:中环左右并列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个词组,出自《易》乾坤两卦的大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复旦大学
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人称“江南第一学府”。“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
2007年被上海市工商局评为著名商标,成为首个教育名牌品牌。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百年浙大,素以“求是”之精神砥砺后学,褒扬先进,以求是之风培育求是之人,故而人才辈出。
1990年,浙江大学有了新校标设计。以传统的“求是鸟”——鹰为主体所构成的校标设计得到了广泛肯定。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为盛宣怀创办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校徽图案为齿轮铁砧锤链和书本。校徽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置四本平放的线装书和三本竖放的现代书籍,示工程教育工读并重,融汇古今、学贯中西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数码1896,表明交通大学的创办年份。砧外为齿轮,内部为一船舶形状,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校徽有24齿和48齿两种规格。
其他几所交通大学如西安交大、北方交大等均沿用了这种校徽设计。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兼有部分理工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

人大目前校徽由三个篆字体的”人”组成,体现了三层涵义:一是人民大学要为人民办学;二是以人为本培养和造就人才;三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在颜色上,新校徽取自于宫墙的深红颜色。是2002年由人大校友设计。


西南联合大学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国发动侵华战争。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抗战八年间,迁入云南的高校有10余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而成。

其他中国大学校徽展示:

哈尔滨工业大学

武汉大学

南开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