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milk,Sunlove及其他


很久以前写到中国乳业保卫战,是说跨国品牌不请自来,中国乳业有了更多危机和使命感。实际上在“请”进来的同时,中国乳业也正在艰难地“走”出去。目前蒙牛已经成为日产销过万吨的全球液态奶总冠军,在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10多个海外市场都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是中国乳业连续几年出口量最大、出口国家最多的乳品企业。甚至在美国、欧洲和俄罗斯都有了蒙牛的产品销售。

产品品牌化、品牌国际化都是获取国际化的用户资源的前提条件。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投资必须跨出国门,而不能永远盘踞在国内做做出口。蒙牛以“Monmilk”的商标在境外销售。这虽然与当时联想走出去时遇到的情况并不相同,但同样是品牌命名层面的“短视”导致的,不同的是联想是因为“Legend”全球独特性非常微弱,蒙牛的全拼音英文名称,无法被拉丁语系的消费者“阅读”和传播。而“Monmilk”是兼顾了中文品牌名和产品特质的一个综合体,中国市场在全球乳业市场都是重中之重,蒙牛不可能以牺牲这个本土市场为代价去“生生”地创造出一个国际品牌来,这与Lenovo之于联想是完全一样的。好在“Monmilk”虽然算不上经典,也可以比较妥帖地护佑“蒙牛乳业”的品牌在国际舞台上行走,无论从音译还是表意上都不算太差。除了有点“绕口”之外。

另外中国传统的乳业企业也是自主品牌三甲——三鹿MS也在做“暗度陈仓”之类的品牌活动。这个纯属是vansgn个人观点。早在07年,三鹿集团发布了全新的贝贝奶粉,除了宣传为独创DHA、ARA、胆碱与“复合益生元Ⅲ”等最重要营养元素的黄金组合,同时为这个组合起了一个太容易引人联想的名字——sunlove。虽然暂时三鹿只在产品层面使用这样的一个“技术标识”,但谁敢担保,这个有意义又与三鹿中文发音类似的“sunlove”不会先从境外开始被使用,逐渐从“墙外开花墙内香”再到完全替代原有英文名,甚至成为国际化的第一名片呢?

中文拼音是上世纪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改变了中国文化的进程,是中国这个大品牌国际化的必然之路,甚至到了今天,中文拼音也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逐步扩大了自身的被认可度,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可以用福娃来说明,当初福娃吉祥物被创造出来的同时,曾经被短暂地赋名“Friendlies”,但无论从表意还是发音上都存在极大缺陷,而后来被确认的“fuwa”英文名中文拼音则两全其美,首先在本土传播更具亲切性,在国际上更能体现中国特色,关键在于fuwa四字发音从拉丁语境里是可以发出的,并没有太多的障碍。且短小精干,是中文拼音和拉丁语的完美邂逅。(之前北京在国际上的发音已经从peking统一使用了Beijing)另一个完全“相信”中国拼音力量的例子就是目前在国际资本市场“炙手可热”的百度Baidu,百度的非常成功促进了许多国有品牌转变思维,有的也开始了“弃音从拼”,一派中国拼音的收复失地的样子。我们要为此欢欣鼓舞,中文拼音的强大将是中国品牌之福。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中文拼音在品牌命名层面的“自身缺陷”——发音规则。如果没有这个缺陷,蒙牛也不至于要去从mengniu转向monmilk了。

而绝大多数品牌仍然在拉丁文组合上下足了功夫,甚至有些中国品牌也拥有着国际同行艳羡的英文名,如Haier、acer等。而TCL更是从品牌诞生之日起就放眼未来,简单的三字母组合,甚至在全球市场都是少见的,最著名的莫过于IBM,这二者同样都没有相应的中文名,完全依赖字母的力量在品牌世界里鹤立鸡群,不排除TCL在国际化时会遇到字母缩写的普遍性问题,但这不会成为商标注册的致命障碍。

说了这么多,vansgn的期望无非是中国品牌更有力量地走出去,包括品牌标识和名称上。而新的企业成立时,多多吸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多多放眼全球,创造出更具有国际成色的、独特的、自己会说话的品牌名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