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回到未来

Kodak rebrand to 1971 logo

2016年十月20日,柯达宣布品牌重塑,结束了十年附庸风雅的品牌标识,也似乎宣告结束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品牌历程,百年影像技术与设备界的翘楚,却一步步走向了破产的窘境。新品牌标识放弃了标新立异,心平气和地回归到了1971年的版本——重新将红色“K” logo与黄色背景确立为柯达品牌最为根本的标志。

Kodak rebrand to 1971 logo

Kodak rebrand to 1971 logo
New Kodak logo redesigned by Work-Order

自破产事件以来,柯达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甚至连奥斯卡御用颁奖地点柯达剧院也改名更张),可能唯一还不至于遗忘的就是路边偶尔瞥见的“数码冲印店”门脸上的那一抹黄色吧。

一夜之间,Kodak 柯达似乎被唤醒,而我们的记忆也就此打开,回到1971年,那时艺术家Peter J. Oestreich 刚刚才为柯达设计了日后著名的“K”logo,那时也可以看作是柯达品牌鼎盛期的开端。直到2006年。

Kodak logo evolution

如果我们戏剧性的去看待品牌的进化史,数十年的轮回,何尝不能认为当时的设计本身就来自未来,否则怎能如此的契合当代人的人心?否则又怎能在当时产生这样跨越式的进化呢?

Kodak rebrand to 1971 logo

Kodak rebrand to 1971 logo

Kodak rebrand to 1971 logo

Kodak rebrand to 1971 logo

BV之所以有此感受,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标识回归”事件不无关系,其中既有国际大厂如Philips(飞利浦)Kraft(卡夫)、也有诸如GAP、JCPenney这样的跨国企业,甚至东方世界的日本航空。

Kodak rebrand to 1971 logo

就好像《X战警:回到未来》,当己军已然呈溃败之势,才想起来可以穿越到从前,将未来之讯息传递,寄希望这样的作为可以救自身于水火。柯达本次的品牌重塑,虽然从专业角度来看是品牌的正道,敢于正视品牌标识的本质与力量,但从品牌运作角度看起来似乎仍然像是一次挣扎,泥泞中的奋起一跃,后果可想而知,不是重获自由便是陷入到更深的泥泞。

祝好!